返回首页
信息公开 学习贯彻 监督检查 审查调查 监督曝光 巡视巡查
63418
所在位置: 首页 > 廉政要闻 > 正文
中国纪检监察杂志社论:领导干部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
来源:《中国纪检监察》杂志 发布时间:2025-08-26

  近期,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,要树牢正确政绩观,发扬钉钉子精神,不能急功近利,更不能搞“形象工程”“政绩工程”。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,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广大党员干部凝心聚力、干事创业指明了方向。

 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,首先是要牢牢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。政绩观是对政绩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,直接影响党员干部立身处世、从政干事,来不得半点虚假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必须实事求是、求真务实。谋事要实,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,使点子、政策、方案符合实际情况、符合客观规律、符合科学精神,不好高骛远,不脱离实际。创业要实,就是要脚踏实地、真抓实干,敢于担当责任,勇于直面矛盾,善于解决问题,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、人民、历史检验的实绩。做人要实,就是要对党、对组织、对人民、对同志忠诚老实,做老实人、说老实话、干老实事,襟怀坦白,公道正派。与求真务实背道而驰的是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。无论是源于政绩观错位、责任心缺失的形式主义,还是源于官本位思想严重、权力观扭曲的官僚主义,都严重背离实事求是的原则。力戒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,就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,深入调查研究,加强科学论证,在了解情况上多多益善,在把握问题上穷根究底,在认识规律上步步深入,在完善措施上群策群力,进而形成切合实际的决策部署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,要坚持“实”字当头、“干”字为先,务实功、出实招、求实效,不折不扣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。

 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,根本在于紧紧把握住为民造福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。谋划推进工作,一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坚持发展为了人民、发展依靠人民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,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。哪里有人民需要,哪里就能做出好事实事,哪里就能创造业绩。业绩好不好,要看群众实际感受,由群众来评判,还要看是否会有后遗症,是否会“解决一个问题,留下十个遗憾”。进入新时代,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,要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,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成为领导干部政绩观的重要内容。坚持高质量发展,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、摸得着、得实惠的实事,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、打基础、利长远的好事。尤其要对长期任务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,注重涵养“功成不必在我”的境界和“功成必定有我”的担当,咬定青山不放松,以钉钉子精神把打基础、利长远的事情推深做实,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。

 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,迫切需要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。政绩观不出偏差,既要靠干部自我提升,也要依托组织引导。发挥好政绩考核指挥棒作用。精准设置关键性、引领性指标,完善分级分类考核,完善平时考核、年度考核、专项考核、任期考核,提高考核科学性、精准度。树牢重实干重实绩用人导向。大力选拔政治过硬、敢于担当、锐意改革、实绩突出、清正廉洁的干部。好干部是选出来的,更是管出来的。防范干部政绩观异化、错位、扭曲等问题,从严管理监督是重要手段。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》充实党员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,违背新发展理念、背离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处分规定,将搞劳民伤财的“形象工程”“政绩工程”行为由原来的违反群众纪律调整到违反政治纪律。纪检监察机关应当强化日常监督执纪问责刚性约束,及时发现和纠治政绩观偏差突出问题,从小处着手监督,从严管住大多数,用好问责这个利器,对查明属实、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追责问责。正向引导和反向约束双施双守,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,让党和人民事业在正确政绩观引领下有力有序向前推进。



扫一扫关注

中山纪检监察微信

中山纪检监察微博

中山市廉洁文化教育基地预约须知

中山市廉洁文化教育基地预约须知